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新闻
【大学习、大练兵、大提升】 执行法官“三顾茅庐” 申请人12万欠款终拿回
作者:王翔、王霞  发布时间:2023-02-20 18:08:31 打印 字号: | |

2月17日,奎屯垦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办公室,在执行法官王翔的见证下,被执行人胡某把3万元现金亲手交到申请人杨某手中,并通过银行APP向杨某转账6万余元,一起民间借贷案顺利执结。原本“相看两厌”的双方当事人最终握手言和:申请人杨某愧言“之前情急之下要求法院卖房子,冷静下来想想也是没给你留退路,逾期利息我就不追要了”。被执行人胡某也十分感激杨某的大方让步“我欠钱不还态度差,哪还有脸面怪罪于你,谢谢你能体谅我现在经济困难的处境”。

故事的起因发生于2018年,胡某因做生意资金周转困难,向熟人杨某借款10万元,并承诺还款期限,然而到期后杨某未见一分钱,多次向胡某催要无果,双方的关系也降至“冰点”,为了拿回属于自己的钱财,杨某无奈诉至法院。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王翔法官依法向被执行人胡某发出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相关法律文书,并多次电话约谈胡某,敦促其尽快履行还款义务,然而胡某始终不履行支付义务。线上网络查控并未发现胡某有可供执行财产,但经过线下走访调查,执行法官查询到被执行人胡某名下有房产一套,执行法官便立即向相关部门送达相关材料对该房产进行查封。

“一顾茅庐”

根据法律程序,执行法官前往被执行人胡某家门口张贴查封公告。敲开胡某家门,了解到这不仅是胡某名下唯一住房,且其儿女、孙女也同时居住在里面。考虑到胡某这样的情况,执行法官耐心对胡某释法明理,被执行人名下唯一住房预留房屋租金后可以进行拍卖的相关法律规定,并秉承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协调杨某、胡某到法院协商还款事宜。协调当天,胡某支付了2万元案款,对剩余案款还款事宜与申请人杨某分歧过大,最终双方未能达成和解,杨某强烈要求对胡某的房屋进行拍卖。

“二顾茅庐”

双方当事人谈判破裂后,执行法官并未简单依照法律程序推动房屋拍卖程序,而是再次对胡某“登门拜访”:将房屋拍卖裁定、议价通知书等材料送到胡某手中。胡某看着手中的法律文书愣了神,似乎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表示会积极筹款还钱。

“三顾茅庐”

眼看胡某的房屋信息已经挂网、开拍在即,执行法官又一次来到胡某家中,告知其保住“家”的最后期限。眼看房子保不住了,胡某慌了神开始耍横,并扬言:“我就是没钱还账,哪怕法院拍卖了我的房子,我这一大家子还是不会搬的,上有老下有小,看你们法院能拿我怎么办?”面对“法盲”胡某,执行法官以案明理、以案释法,以亲手经办的强制腾迁案例“生动”向胡某“展示”法院强制执行手段。在强大法律威严震慑下,胡某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再也“横”不起来。

面对早已预料到的这种局面,执行法官刚柔相济,向胡某说明法院可以再做一次“和事佬”,组织胡某与杨某再次协商,也许可以宽限一定时间。在执行法官多次对申请人进行思想疏导后,双方就剩余案款还款事宜达成了一致意见。

2月17日,胡某按照承诺的还款时间,带着四处筹借的9万余元到法院,申请人杨某也放弃了对延迟履行期间利息的追要,原本一见面就剑拔弩张的双方,也在执行法官的主持调解下,打开多年心结握手言和,于是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执行法官“三顾茅庐”被执行人,在依照法律程序办事的前提下,多跑腿、多操心,给“冷冰冰”的法律程序增添上司法温度。不仅维护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也充分考虑对被执行人的人文关怀,更让积怨多年的双方当事人摒弃前嫌、握手言和,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

 
责任编辑:政治部
联系我们